一、旱情现状与成因
-
影响范围
- 地区分布:陕西中南部、华北南部、黄淮中西部、华南(广西)、长江中下游及四川、云南等地。
- 气候特征:2023年11月至2024年4月,广西降水量较常年偏少近七成,为1961年以来最低;多地气温偏高,土壤失墒加剧。
-
直接原因
- 降水不足:多地降雨量较常年减少(如陕西八仙镇今春降雨减少近五成)。
- 高温大风:加速土壤水分蒸发,加剧旱情。
二、旱情对农业的影响
-
作物受损情况
- 北方小麦区:冀豫晋陕甘等地灌溉不足的麦田灌浆受阻,山西运城430万亩冬小麦面临孕穗灌浆威胁。
- 南方水稻区:广西、四川、云南等地水稻移栽延迟,春玉米、花生等旱地作物出现缺苗断垄。
-
经济损失
- 部分农田因缺水无法播种或灌溉,可能影响夏粮产量及农民收入。
三、抗旱措施与成效
-
应急响应与组织保障
- 多级联动:广西武宣县实施县、乡、村三级联动,山西运城联合气象、水务等部门强化会商预警。
- 水源调度:陕西协调黄河水利委员会增调1.43亿立方米抗旱用水;江苏谏壁抽水站提前启动补水,日均补水900万立方米。
-
科技与农业技术应用
- 旱播技术:广西推广早稻旱播育秧、旱地直播,抢抓农时。
- 田间管理:河南温县开展“一喷三防”(防病虫害、防干热风、防早衰),山西指导农户中耕保墒、喷施抗旱调节剂。
-
电力与基础设施保障
- 陕西平利县供电公司协助农户调试抽水设备,保障灌溉用电。
四、未来挑战与应对计划
-
气象预测
- 短期:陕西、河南、江苏等地旱情可能持续;广西干旱逐步缓解。
- 长期:需防范极端天气常态化对农业的叠加影响。
-
防灾减灾重点
- 精准施策:陕西动态优化水量分配,安徽加强墒情监测,河南投入5000万元支持抗旱浇麦。
- 补种保收:山西推进“以秋补夏”,扩种短生育期作物;指导农户适时提早收获旱地小麦。
-
政策支持
- 水利部将强化流域骨干水工程调度,保障北方小麦主产区用水需求。
五、总结
当前旱情对夏粮生产构成严峻挑战,但通过跨部门协作、科技助力及精准调度,各地正最大限度降低损失。未来需持续关注气候动态,完善抗旱应急体系,确保粮食安全与农民生计。